“双减年”,让孩子卸下重负自由生长

  2021-12-07 16:24:16

  “双减年”,让孩子卸下重负自由生长

  亲爱的2021年:

  如果要给你寻找年度教育关键词,我想一定会有“双减”。而2021年整个一年,也是我个人的“双减年”。

  去年我女儿小学入学,我也一度陷入焦虑,进而对我女儿开始了长达大半个学期的“迫害”。到学期末,成绩倒是有所提高,但以一个学者的敏感性,我发现代价巨大,已经达到影响全家人身心健康的程度,比如:我平添许多白发,女儿因学习焦虑都没长个儿,在家庭内部引起了公愤。

  “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在用造原子弹的方法造手榴弹”。这是今年年中,在我的一个北大同级同学微信群里,一个同学(同时也是学生家长)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无疑是说到“点子”上了。这也让人一下又联想起清华大学刘瑜老师说的家庭教育“军备竞赛”。

  在教育学术圈,教育收益率研究堪称教育经济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板块,就是研究多受一年教育能获得多少经济上的收益。之所以教育经济学者都在盯着各种教育收益率,是因为它会变化,其变化对于国家和居民家庭及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从居民家庭扩大到全社会、整个国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以来,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小学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教育的内部收益率下降。这里的“内部收益率”,就是将在教育上的花费当成一种投资,计算出的是可以直接与其他投资比较的“年化收益率”。

  请注意,这里教育的成本要包含两块: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为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比如因上学放弃的打工收入,家长陪读放弃的收入等。有人说中国人节假日和每天下班回家的生活就是“俩大人算计一个小孩”,这是相当巨大的社会成本。我北大教育学院的同事林小英副教授曾在今年上半年发问:在我们小的时候,学习、写作业都是“自己的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全家的事情”呢?

  在经济学里,成本-效益之上,还有“效用”,就是总的“福利”,或者说“快乐”。效用是由消费和闲暇带来的。在教育上的巨大经济成本和时间付出,挤占消费,减少闲暇,蚕食了社会效用。不仅如此,教育还在制造焦虑和痛苦,让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使其他消费和闲暇能带来的效用也大打折扣。

  结果呢?制造的只是“手榴弹”——基础教育在知识进阶上,毕竟只是,也只能是“基础”和“初步”的 。而且,这一批批的“手榴弹”,有多少是“拉不开火”的?当孩子们背负着教育重负,已经达到“迫害级”,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产出?

  我认为之所以有“双减”,是因为国家清醒地发现,这样的赔本买卖,不能再做了。

  今年开始,我果断放弃压制和过度干预,除引导读书外,在学习上彻底“放羊”,也算是做个实验。

  实验结果好于预期:首先是学习还能“跟得上”;然后对读书反而更有兴趣了,还能逐步深入。前几天拿着她的动物杂志,让我给她买上面介绍的珍 古道尔的《大地的窗口》,让我吃惊不小。

  我相信这件事情我是做对了。

  也特别想与更多的学生家长分享我的看法:现在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关注、过度参与、过度干预,不论立足于长期、中期,还是仅从短期来看,无论从学业还是身心健康、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等诸多方面,更大的可能都会“适得其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丁延庆

  2021年12月

  关键词

  教育焦虑

  今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明确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要求。而要实现“双减”目标,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育人观。消除教育焦虑、回归育人本质,家长的理念转变仍需要一个过程。

  依法带娃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家校协同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声 音

  ●我们属于基本不给小朋友报培训班、更愿意带他参加各种室外活动的家长。小朋友在这个年龄更应该无忧无虑地与同龄人玩耍,过早培养其学科知识会很大程度限制其成长的可能性,而且这项支出甚至让许多普通家庭节衣缩食。“双减”政策特别有意义,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还小朋友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北京市昌平区博苑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张瑞

  ●今年,在政府的“双减”政策下,作为普通家长的一员突然有些不知何去何从。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推进教育均衡的柔性政策,让普通百姓受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学习资源。——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家长乔妈

  ●“双减”政策出台后,身边的家长们包括我自己教育焦虑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家长偷偷为孩子找辅导资源,甚至有辅导班为躲避检查打起了游击。希望国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能加强监管;在治理乱象和表象的同时,推进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河北省廊坊市初三年级学生家长马振宇(化名)

  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岳川】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