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点!一例惨痛的教训,心梗患者别错过最佳抢救时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赵海峰   2023-02-08 04:01:23

年前繁忙的工作,事情很多,梳理了心情,终于能得空歇一歇和大家分享下有关心梗的那些事儿,年底的时候,当小编听到二姑离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简直不敢相信,前段时间刚过完66岁生日,平时我和二姑在朋友圈也有互动交流,我在朋友圈分享药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点赞,怎么走的这么急呢。了解到之后小编的二姑由于心梗突发,当时家中没有任何人,就这样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心梗的那些事儿,对于心梗患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那么对于心脑血管高危人群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马上就立春了,春季乍暖还寒的时节是急性心梗高发期,冷空气是促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春季当心心梗“偷袭”。

什么是心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心梗又称心肌梗死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心梗是冠心病中极其危险的一种类型,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心搏骤停而危及生命。心梗的典型症状是持久而剧烈的胸后骨压榨性疼痛,常伴有濒死感、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半数以上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时间延长。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心梗?

据研究调查.心梗高发人群主要有以下四类: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人群;

(3)心梗患者的直系亲属;

(4)精神高度紧张、长期压力过大、肥胖,以及有长期熬夜、吸烟、嗜酒、不爱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习惯的人群。

为什么春季要预防心梗“偷袭”?

(1)气温变化无常:天气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2)户外活动量大,耗氧量大: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梗;

(3)流行病容易诱发心血管病:春季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病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如何有效预防心梗?

虽然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是研究发现90%的心梗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老年人来说,早上起床要慢起,因为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所以起床宜慢;

(2)不要用力过猛: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有便秘发生,切记不要用力过猛,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便秘用药。

(3)控制好指标,尤其是有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疾病。

(4)戒烟限酒:吸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明确诱因。

(5)作息时间要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

(6)低盐饮食:清淡饮食,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g。

(7)保持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哪些信号出现需警惕?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但是约有三成的心梗患者并不会出现“胸痛”的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疼、喉咙疼痛、头晕头痛、颈部疼痛、下肢疼痛、轻度咳嗽和气促等,因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耽误治疗。据统计,约有超过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并不知道自己可能发生了心梗。

所以,了解这些心梗发生前的预警信号显得尤为重要!心梗除了典型表现,还可能"病在心上,疼在别处",这种疼痛叫做“放射痛”。

心源性牙疼:也是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痛点不确定,且疼痛剧烈,止疼药不能缓解。

喉咙疼痛:咽部阵发性疼痛,颈部有紧缩感,呼吸不顺,常伴有出汗。

颈部疼痛:两侧颈部疼痛,然后出现心悸气短。

下肢疼痛:下肢剧痛,伴胸闷。

咳嗽喘息:发生咳嗽、喘息、容易与呼吸系统疾病混淆。

“无疼痛”心梗:一些高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中,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突发心梗时可能没有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而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心梗患者牢记两个“120”

心梗患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时间120分钟。

如遇心梗发生,如何自救或者救别人?

记住这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会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环节,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救治;

第三环节,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让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

最后再次提醒,一但发生心梗一定要先拨打120求救,不管有没有其他人在身旁,第一个意识一定是拨打求救电话,可以自救,保护自己的生命,时间就是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