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用 20 年“狂飙”的张颂文:没热爱的人熬不过,没态度和智慧的人熬不出

外滩教育   2023-02-17 17:03:43

看点 2023 开年,一位演员以他无与伦比的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火爆全网。他在银幕上的精彩表现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在岁月的沉淀下将努力发挥到极致,向着热爱数十年如一日的 " 狂飙 "。他就是 40 多岁才声名鹊起,大器晚成的演员张颂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 " 星标 " 我们,从此 " 不失联 "。

文丨柯察金 编丨 Lulu

最近,国产剧《狂飙》几度登上热搜,并掀起一波全民观剧潮。豆瓣评分直破 9 分大关,可谓叫座又叫好。

在众多角色之中,有一极为突出者近来广受讨论,便是靠卖鱼起家、一步步成长为剧中最大黑恶势力头领的 " 高启强 "。

这也是该剧的高妙之处。不同于一些干瘪、悬浮的作品,《狂飙》在人物塑造上十分丰满,高启强作为反派,难以简单用 " 坏人 " 概括,而是集合了隐忍、冷酷、孤独、人性等各类元素的矛盾体。其 " 黑化 " 之路历经诸多坎坷纠结,人物反差感极强,令观众爱恨交加。

塑造出如此立体形象的演员,名为张颂文。已经 47 岁的他,成为 2023 年的第一个顶流。

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

网友评价他的演技,不是说 " 演得真好 ",而是 " 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是演的 " ——鲜活到,看他在剧里卖鱼,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鱼腥味儿……

而当外滩君果真 " 查查 " 张颂文,翻阅过他所有的纪录片、演讲和访谈后,只感叹寻到块难得的宝藏。张颂文的魅力,绝不仅限于在演艺圈,也在于其做人、做事的态度,乃至生活观。

沉寂 20 载,中年方 " 狂飙 ":没有热爱的人熬不过,没有态度和智慧的人熬不出。

新春 " 开学第一课 ",聚光灯不妨打向张颂文。

一年被拒 360 次,

觉 " 热爱 " 的乐趣

《人物》曾给张颂文做了个总结,说他 " 是一个被现实翻来覆去摔打的人 "。

而他的经历证明,此言不虚:迄今为止的人生里,张颂文所拿到的 " 剧本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低潮之中。

张颂文,客家人。1976 年生在广东韶关。13 岁,母亲确诊肝癌晚期,不久离世。此后经年,张颂文都在打工、换工作中度过,流转于各个工厂。

安装过空调,去日历厂糊过日历,在 " 亚洲汽水厂 " 洗过汽水瓶。还做过酒店的实习服务员、饭店经理、导游……

做导游时的张颂文

做导游做得好,收入也可观。但因为喜欢电影,心里一直装着个演艺梦,2000 年一咬牙,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高职班。时年已 25 岁,是全校年纪最大的学生,俗称 " 老大难 "。

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听上去像半只脚已踏进成功大门,可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一进学校,老师就告诉张颂文,四个月把广东口音改掉,否则主动退学。他舍得下苦功夫,不惜每天口中含石头来练普通话,风雨无阻、总算过关。

" 勤学 " 这方面,张颂文一直没问题,专业成绩也名列前茅。但除此之外,他的自信便无处落脚了。

那时候各大剧组常到北影挑人,但张颂文仿佛通体透明,没有导演看得到他。别的同学一次次地被带出去拍戏,唯独他,从未得到任何角色机会。" 大概因为我个头矮吧 ",他只有如此宽慰自己。

毕业后,室友周一围很快成为海岩电视剧的当红男主,其他同学也混得风生水起,张颂文仍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在后来的演讲里,他仍清楚地记得一年中被拒绝的次数——高达 360 多次。

" 找工作的流程是这样,你要背个包,里面装满照片,后面写上名字、年龄、身高、体重、毕业院校以及作品,然后去敲开每个剧组的门,把资料放下。不管你有多远,去见人那一刻可能只有 10 秒钟左右。"

毕业第一年,他见了 360 多个剧组," 全军覆没 ";第二年,自尊心有点受不了,数字缩减到 280 多个,"3 年之间,大概见了七八百个剧组,被七八百个剧组否定。"

800 多次被拒后,张颂文才开始有了一些小角色。第一次拍戏的故事,说起来有趣中透着辛酸,挺能反映出他的个性:

当时接的是份群演的工作,主要任务很简单,就是坐在男女主演身后吃吃饭,充当 " 背景板 "。可他完全不把自己当成 30 块一天的群演,只一板一眼找导演 " 对戏 ",左问这个角色做什么工作的,右问这个角色什么性格。后来导演粗暴地用了个 " 滚 " 字," 请 " 他出去。

" 特别难堪,走出那么几十米的路,像是几十里那么远。"

可就算是 " 背景板 " 式的角色,他还是努力去争取,一心觉得不管多小的角色,都是次机会——

" 假如没有这么小的角色,我就连演员也当不了。也正是这样一点点的小角色,帮我争取到了后面的十年,开始演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角色,演过太监,演过医生,演过警察,演过公务员,演过罪犯……它们丰满了我十几年的演艺生涯。"

北影小区的菜市场,很多阿姨都认识张颂文,因为他总是每天晚上七点半,掐着收摊时间按 " 堆 " 买便宜的菜。但谈及过往的艰辛,张颂文从不愿别人替他哭惨。他说自己并不惨,相反,还觉得挺快乐。

" 如果你问我(那些年)怎么扛下来的,很简单,因为你热爱它。热爱一件事情,可能别人看了觉得你很苦,但是本人是不觉得苦的,而且觉得乐在其中。"

世界闻名的投资人保罗 · 格雷厄姆,将创业者的心理活动分为亢奋期、低谷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其中,低谷期最为灰暗漫长,75% 的人没能熬过这个阶段。归根结底,没有热爱的坚持,是盲目;而没有坚持的热爱,只能被称作兴趣。

张颂文用他的 20 年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时间的力量,什么是热爱的能量:每每觉得进入瓶颈期时,不妨认真地问问自己,真的 " 尽力了 " 么?真的为了热爱做出坚持了么?

大多数情况下,回答应该都会是:还差得远呢!

" 当能力尚未扎实,机会未必是好事 "

同 20 年的时间赛马拉松,当然需要耐力。但张颂文还有一大法宝,曰 "认真" ——世上难事,最忌浮躁、最怕认真。

"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张颂文把每个角色都当作主角来演。

参演文艺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时,张颂文在片中仅有约 1 分钟的戏。可他在场外,却跟导演娄烨不断沟通细节。这份敬业,深深打动了娄烨。

2016 年,娄烨请他参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为了这个戏,张颂文足足闭关体验和感受了一个月,增肥增了 30 斤,甚至把额头前面的头发直接拔了,就为了更加贴近片中人物的状态。最终,极为出彩地刻画出一个中年干部的姿态。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这份态度,让影评人史航后来在观影会上对张颂文说:" 以前不认识你,但你吓到我了。"

在拍戏这件事上,张颂文将敬业做到了极致。

拍摄《革命者》时,为还原痛感,在鞋子里放入真实的石子;为呈现角色(李大钊)临终前的状态,突破生理极限,连续拍摄多场绞刑戏,被绳子勒喉的窒息感,让他一度拥有濒死的触觉。

《革命者》中张颂文饰演李大钊

2020 年,凭借网剧《隐秘的角落》,张颂文以 " 朱永平 " 的角色走入公众视野。尤其是 " 吃馄饨 " 这场非常短暂的戏,令人印象极深。为了演出一个刚失去女儿的父亲的崩溃感,他提前 3 天绝食,晚上很晚才睡觉。

《隐秘的角落》中张颂文饰演朱永平

" 因为这样才能出来质感,就是说,这个男人整个地垮了。认认真真对待这份工作,希望自己对得起自己当年走的这条路吧。"

进驻《狂飙》剧组时,他提前一个月跑到鱼摊 " 实习 ",把真实学到的杀鱼、卖鱼技巧,还原到剧中,手法干净利落。即使是没有重要信息的戏,张颂文也为 " 高启强 " 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比如洗手的动作,好像他真是菜市场跑来的贩鱼老手。

即便被拒绝过成百上千次,从业生涯里,张颂文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专心打磨演技、" 宁可冷死也不接烂剧 "。这份看似 " 傻气 " 的踏实,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却实实在在地,让他成长为一个演技封神的好演员。

曾经的困顿和磨砺,最终也变成一笔财富,内化到他的表演之中。在参加一次综艺时,节目出题,要即兴表演一个试镜失败的小演员。当一位流量小生尬演完后,张颂文谦逊地为他做示范,拿出了教科书般的表演。尤其是突然泪目弯下腰躲避母亲的动作,感动了全场。

其实,这何尝不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坐在评委席一旁的李诚儒说,他总算找着很多年轻演员演不好的原因:" 没饿着,明白么?能耐是饿出来的。"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张颂文诚恳地说,当一个人没有扎实的能力时,就算得到了机会,他也不觉得那是个好机会," 有的时候,会砸了你的招牌。"

张颂文说,他把自己的事业规划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天:" 既然这样的话,我着什么急呢?"

归根结底,即便在快节奏的社会,机会也并不会留给心浮气躁的人。端正态度,扎实能力,时间才会真正结出果实。

这个道理放在教育上,也完全适用。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感到焦虑,可能是因为视角太过局限于眼前。还有些时候,我们总想要找到一些捷径,让孩子 " 赢 " 在当下,但长久来看,却未必能胜任未来。

毕竟,真正的成长,建筑在内心的丰盈与自驱之上,真正的收获,离不开长期的耕耘与付出。

好好生活,爱具体的人

作为在圈内外均已被高度认可的戏骨,张颂文曾石破天惊地表示,自己对世界上的很多学科都很好奇,唯独对表演学科没兴趣。

他说:" 把生活过好了,就会表演了。"

有年轻演员问张颂文,要怎么成为一个像他一样优秀的演员。他的回答是去坐一坐公交车、走在大街上,看看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什么样的。

张颂文微博日常

当一个人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细节,他们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探讨的是关于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跟表演训练都没关系了。

有时候,张颂文像是个人类学家,捕捉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和可能性。有一次,为了观察路人捡钱包的反应,真的买了十个钱包扔在路上,搞了场社会实验。

荧幕之外的他,像是普通人里的 " 最大公约数 ",也像位随处可见的街坊邻居,打量着周围、品味着生活,爱具体的生活,爱具体的人。

在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中,张颂文穿着件朴实的棉大衣,踩着辆共享单车,在老街小巷优哉游哉闲逛,和菜市场的商贩东扯西聊。卖菜的大爷见他,也像是旧友过来,给他把塑料板凳,拉起家常理短。

在菜场与商贩闲聊

图片来自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

炸鸡店的老板是他多年的老友,张颂文自己也练就熟练的撒料手艺,动手加工鸡排。老板 " 小韩 " 第一次听说他是演员时,惊掉下巴:" 你也能做演员?" 张颂文对 " 小韩 " 妻子说,他有一部戏就是照着 " 小韩 " 的样子演的。

熟练给鸡排撒上孜然粉

图片来自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

浸泡在市井烟火气里,张颂文把生活当成了教科书。他并非理论派,也不需要刻意 " 体验 " 生活,因为他本就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

对生活,他有着充沛浓烈的感情——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演戏,张颂文还爱写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过散文,颇有些汪曾祺老先生的闲逸。摘取他的一段文字给大家看看:

" 一块很厚的肥瘦各半的带皮五花肉,切成大拇指宽窄的正方形小块,开水汆过滤去血水,放油锅里炸,滋溜一下热烟冒出来,肉里的油都噼噼啪啪地浸出来,油锅里的油丝毫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多,一块块肉亮津津地发光,咕嘟嘟地翻滚着,肉皮变得金黄,香气越来越浓,直扑鼻子,口里顿时溢满口水。最后放一大把白糖,加入爆好的姜片和葱段提味。出锅,肉香里带着浓甜,层次丰富。

一块块肉厚墩墩、红亮亮、香喷喷、甜蜜蜜,浸在厚厚的深黄色浓稠明亮的油汁里。纵然此时一家人在打架,也会自动停下埋头围住这一锅肉。"

不是好好生活、爱生活的人,不是对生活有着细腻情思的人,断然写不出这等文字。

张颂文发表的散文

他在微博上也经常发表这样的文字,简直一股清流:

关心窗外突然跑上来的两只松鼠;

记录市场上的三轮摩托车和买早点的夫妻;糯米饭 2 元、芋头饭 1 元,菜场的行情一清二楚;

听邻居老周种大葱、大蒜的心得经验;感受清晨集市的热闹美好……

如今,各类叙事日益繁多," 日常 " 和 " 具体 " 似乎离每个孩子都越来越远。

人类学者项飙在《十三邀》节目中,曾提出 " 附近的消失 " 这一概念。他观察到很多学生搞不清楚、或者不关心父母在做什么、自己身边的社区发生了什么," 周边的生活好像就离他们远去了 "。

北大的徐凯文教授,前些年提出著名的 " 空心病 " 的概念,引发过广泛讨论——当今社会," 空心病 " 为什么在青少年中蔓延?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有那么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对 " 日常 " 和 " 具体 " 的脱离,想必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

" 好好生活 " 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它赋予人洞察力,也赋予人价值感。关注身边的世界,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回过头来看张颂文,坚守热爱、坚持态度,又有着对生活的关照与智慧。这样的演员能够为观众所喜爱,实在是实至名归。

热爱、态度、智慧——这三者,恐怕才是助力一个普通人 " 狂飙 " 的真正法宝。

参考文献:

1. 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

2. 张颂文《时间的力量》演讲

3.《专访张颂文:我很怀念 20 年前的演艺圈》,新周刊

4.《胡歌、张颂文都是优秀的创业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