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用“中国标准”传递爱与责任

环球网   2023-04-12 10:19:04

第13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


(相关资料图)

用“中国标准”传递爱与责任

■钱浩 于洪泽

“这座桥已经坏了好几年,每次开车驶过都晃得让我害怕。感谢你们的付出。”近日,在南苏丹比利桥修复工程竣工仪式上,一位当地村民紧紧握住我第13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参谋长谷友明的手,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比利桥是南苏丹西部地区交通干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当地居民往返索普和拉加两地进行物资补给的必经之路。此前,由于长期无人养护,加之恶劣天气的影响,桥体安全状况堪忧。每当车辆驶过,整个桥面就会剧烈晃动,这给当地民众的出行造成很大困扰。

受领施工任务后,工兵分队第一时间对桥体进行勘察。桥面的大坑、断裂的护栏,以及经洪水长期冲刷已千疮百孔的桥墩……尽管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桥梁的实际受损情况还是出乎分队官兵的意料。更为棘手的是,桥底盘根错节的枯藤顺着河岸侵入桥体的裂缝,有的缝隙甚至已经长出一人高的树干,这给官兵的修复工作带来挑战。

“桥梁受损严重,修复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再清理这些树干枯藤,时间恐怕来不及。”“若放任这些藤蔓自由生长,桥体的内部裂缝必定进一步扩大,即便现在修好了,将来也会存在垮塌风险。”经过讨论,分队领导最终决定,不仅要解决好表面问题,更要消除潜在的威胁。

3月的南苏丹,正值旱季,白天地表温度达50摄氏度以上。分队官兵头顶烈日,手持刀斧,一点一点将桥体中的藤蔓树枝清除干净。对于桥体多处开裂的问题,他们采取“压力灌注法”将水泥填压进桥体裂缝中,同时对桥墩裂缝进行表面封闭处理,防止雨季来临河水进一步侵蚀渗透。

然而,修复护栏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携带的梯子不够高,人员无法从底部对护栏进行焊接。

“护栏底部焊接点不牢固的话,突发情况时就起不到保护作用。”谷友明的提醒让大家绷紧了工程质量这根弦。“不然用推土机试试?”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推土机操作手张世俊的话打开了众人的思路。随后,张世俊将推土机开至桥底,让战友以升起的铲斗作为作业平台,进行护栏的焊接作业。

“让‘中国标准’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最终,分队官兵提前高质量完成了比利桥的修复任务。验收时,联南苏团工程处官员称赞:“在中国工兵完成的工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任务精益求精的标准,更看到了对南苏丹人民的爱与责任。”

在队员们夜以继日地进行比利桥修复作业时,一位当地老者找到了他们。经过一番交流,队员们得知他是附近村庄的村长,此次前来是想请队员们为村里的孩子们修建一个足球场。

一边是争分夺秒的紧急任务,一边是村长和孩子们的满心期待,该如何权衡?

“工程建筑虽然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但我们也需要在里面倾注温情。”指导员广志勇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随后,队员们挤出休息时间,完成了一座简易足球场的修建。

“‘中国标准’不应只是简单的质量高低,也应该是爱与和平的传递。”看着孩子们在修建好的足球场上奔跑,广志勇表示,维和工兵分队不仅要将工程任务完成好,更要以实际行动赋予“中国标准”丰富的内涵。

目前,该工兵分队已按照计划展开对南苏丹西部、北部两条补给线的抢修任务,力争在5月雨季来临前完成各项工程任务,确保当地民众顺利出行。

热文榜单